Wednesday, October 31, 2012

万圣节折纸DIY


Digital Community(数码教育社区)


在西方国家,每年的10月31日,有个“Halloween”,辞典解释为“The eve of All Saints'Day”,中文译作:“万圣节之夜”。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。这一夜是一年中最“闹鬼”的一夜,所以也叫“鬼节”。
古代居住在爱尔兰、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 (CELTS) 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,也就是新年伊始,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。那时人们相信, 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,借此再生,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。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,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、烛光,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,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灵吓走。之后,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,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。
后来,罗马人庆祝丰收的节日与凯尔特人仪式结合,他们戴着可怕的面具,打扮成动物或鬼怪,以赶走在他们四周游荡的妖魔。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人以古灵精怪的打扮,来庆祝万圣节的由来。时间流逝,万圣节的意义逐渐起了变化,变得积极快乐起来,喜庆的意味成了主流。到了今天,象征万圣节的形象、图画如巫婆、黑猫等,大都有友善可爱和滑稽的脸。
万圣节是儿童们纵情玩乐的好时候。它在孩子们眼中,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节日。夜幕降临,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,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,提上一盏“杰克灯”(南瓜灯笼)跑出去玩。万圣节的一个有趣内容是“Trick or treat”,这是种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的游戏。见面时,打扮成鬼精灵模样的孩子们千篇一律地都要发出“不请吃就捣乱”的威胁,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,连声说“请吃!请吃!”同时把糖果放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大口袋里。
趁着万圣节的到来,亲子可以发挥创意与搞怪的想象力,一起参与折纸活动,营造奇趣又可爱的万圣节气氛!以下就教大家一些万圣节“人物”的折纸方法:
 
 以上示范来自折纸俱乐部网站www.origami-club.com。万圣节文字介绍摘自新华网。

1 comment: